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《中国证券报》13日刊发文章《追“光”向“新” 湖北撑起中部崛起战略支点》。文章称,中部崛起,吾楚有责。锚定“建成支点、走在前列、谱写新篇”目标定位,湖北奋楫扬帆,推动“建成支点”实现历史性突破,“走在前列”迈出关键性步伐,“谱写新篇”取得标志性成果。
一方面,湖北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;另一方面,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,追“光”的同时,努力发展新兴产业,湖北制造奔涌向“新”。从2020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八,到2021年跨越5万亿元,再到2023年达到5.58万亿元,稳居全国第七,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,彰显湖北发展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能。
(资料图片。新华社发。)
支柱产业转型升级
汽车产业是湖北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,发挥着工业经济“压舱石”的作用。自1969年“二汽”落子十堰后,历经50余年的发展,湖北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化程度最高、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。
2022年,湖北省汽车产量189.6万辆,营业收入6922.9亿元。“武襄十随”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成为全国3个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。
目前,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大势,面对汽车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湖北省汽车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质换挡,老树发新芽。
电池泡在水中仍可以正常工作,这一幕在东风岚图汽车的展厅里可以直观感受到。在展厅的鱼缸里,金鱼在游动,而它们身边浸泡着一块由岚图汽车研发的“琥珀电池”,这款电池即便浸泡在半米深的水里超过72个小时,仍可以正常工作。
“就算车辆遭遇事故进水,‘琥珀电池’还是可以保持安全状态,以最大程度确保车辆上人员的安全。”东风岚图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“琥珀电池”只是东风汽车实施“东方风起 科技跃迁”战略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。在未来,能帮忙订行程、买车票的“具身智能体”汽车也将出现。东风汽车的研发人员正在着手为汽车打造“超级大脑”,预计2026年底,东风汽车将实现可执行驾驶任务和非驾驶任务的具身智能体应用,重新定义汽车。
东风汽车总部所在地的武汉经开区,在全力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“车谷造”新能源汽车品牌矩阵,力争今年推动全区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0万辆。
“一方面推动岚图、路特斯、云峰、猛士等新能源整车企业尽快达产;另一方面加大‘龙头+中小企业’产业生态建设,强化科技企业与整车企业的紧密协同,搭建更具韧性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。”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聪明的车,需要智能的路。为了实现汽车产业整体转型升级,湖北围绕5G、无人驾驶、车路协同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加快推进武汉国家“双智”试点。预计到2025年,湖北将开放测试道路2000公里以上,建设智慧高速公路180公里,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,基本满足车路协同、智慧交通、智慧出行应用需求。
据介绍,目前武汉已拥有常态化运行的自动驾驶车辆近570辆,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近120万单,服务150万人次,超越美国菲尼克斯、旧金山,成为全球最大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。
“一束光”带动创新之城
“中国光谷”,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,中国第一根商用光纤的诞生地。从一根光纤起步,到如今在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,有着“中国光谷”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。最新数据显示,光谷研发投入占比达10.5%。目前,光谷已经汇聚14万家企业,集聚8家百亿级制造业龙头企业、1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、15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。
2024年一季度,光谷GDP同比增长10.3%,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%,特别是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.1%,远高于13%的全国平均水平。
在长飞光纤的厂房内,一根透明玻璃棒,在拉丝塔内经过2000℃高温炙烤后,头发丝般粗细的光纤轻盈跃出。在长飞光纤,这根叫“光纤预制棒”的透明棒,单根能拉一万多公里光纤。
今年6月27日召开的重塑新时代武汉之“重”主题报告会启动仪式暨武汉新城·世界光谷专场报告会上,长飞光纤总裁庄丹带来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空芯圆柱。
庄丹介绍,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空芯光纤,传输具有超大容量、超低损耗、超低时延的特点。使用空气纤芯替代玻璃纤芯,是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,也是下一代光通信的颠覆性技术,有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、金融高频交易、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各大领域。
就在6月,公司助力运营商建立了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,全球首个单波1.2T、单向超100T空芯光缆传输系统现网示范,这也是空芯光纤从技术原型走向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。
从拉出中国第一根商用光纤,到全球领先的光纤预制棒、光纤和光缆供应商,主营业务连续8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,如今,长飞光纤已经将原材料、零部件和装备全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,一步步在行业内攀登高峰。
在华工科技的生产线上,一台台三维五轴切割机正在调试。三维五轴切割机是加工异性曲面零部件的利器,也代表着目前激光数控机床最高的技术水平。
而这样一台国产三维五轴切割机凝结了“中国光谷”的智慧。它的三维五轴切割头由华工科技开发、数控系统由华中数控打造、激光器由锐科激光提供,他们都是“中国光谷”的代表企业。
华工激光智能装备事业群三维五轴产品线总工程师胡军巍介绍:“一台完整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涉及三百多家企业,上万个零部件,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全面国产化。”
从0到1,从进口到核心部件全国产化,再到销量一路领先并打入国际市场,华工科技用创新赶超了世界一流水平。目前全国70%的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都是由华工科技生产。
更值欣喜的是,十年前,华工科技激光产业园投产时,方圆十几公里没有一家企业配套。十年后的今天,产业园已经有二十多家供应商布局在周边,生产配套不超过6公里,一台原来需要几个月制造完成的设备,现在只需要10天就能完成。
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
追“光”不止,向“新”前行。日前,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(2024-2026年)》,提出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未来产业,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增强发展新动能,打造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引擎。
方案提出,到2026年,湖北未来产业技术创新、企业培育、产业发展、载体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,组织100项原创性、颠覆性技术攻关,发展壮大1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,建设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和未来产业先导区等,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。
目前,湖北正在朝这个目标一步步前进。例如,用人脑、意念来控制假肢,让残障人士正常生活,这一愿景在脑际接口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有望成为现实。今年3月,由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(简称:衷华脑机)牵头筹建的中国光谷国际脑科学创新中心挂牌成立。
衷华脑机董事长黄立介绍,脑机接口是当前全世界都在争夺的技术高地。“目前,国外的脑机接口芯片只能做到3000多个通道,而且是单向的。而我们团队研发成功了65000通道、双向的脑机接口芯片,居于国际领先水平。”
脑机接口可在人的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直接连接,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,在医疗等领域前景广阔。黄立举例,通过脑机接口系统,可以用人脑意念来控制假肢;配合人工视网膜,可以让盲人重见光明;还可以治疗很多难治性的神经系统疾病,如癫痫、阿尔茨海默病、抑郁、帕金森等。
“中国光谷国际脑科学创新中心成立后,将依托该中心开展瘫痪、抑郁、焦虑、帕金森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研究,推动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,通过3至5年的努力,推动解决脑科学领域的世界级难题,形成一系列脑科学的突破性创新成果,打造国际领先、千亿产值创新赛道,形成国际脑科学人才、技术、产业高地,将武汉打造成世界级脑科学创新中心。”黄立说。
除了脑机接口产业外,湖北的其他未来产业也在奋力“突围”。低空经济方面,2024武汉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提出,到2030年,武汉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,进入国内低空经济综合实力第一方阵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,依托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、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、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、国家先进存储器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,取得了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柔性电子皮肤、机器人视觉、灵巧手等重大原创性成果。
守住支柱产业基本盘,夯实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先地位,争抢向未来产业的发展机遇,湖北以创新撑起了中部崛起战略支点,以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能,在中部崛起的画卷中画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。(完)